血管性搏动性耳鸣:静脉源性

◆ 乙状窦憩室、乙状窦骨壁缺损、乙状窦前置

◆ 颈静脉球高位、裸露、憩室

◆ 横窦、乙状窦狭窄

◆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

◆ 异常的乳突导静脉

静脉性搏动性耳鸣

◆ 常受累及的部位包括横窦、乙状窦和颈静脉球(transverse sinus, sigmoid sinus, and jugularbulb),常称为T-S-J系统

◆ 与搏动性耳鸣相关的T-S-J系统异常包括三型

①I型:狭窄

②Ⅱ型:扩张(憩室/颈静脉球高位)

③Ⅲ型:狭窄和扩张混合型

静脉性搏动性耳鸣发病机制

具体机制不明,可能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①乙状窦、颈静脉球骨壁局部缺损,骨皮质对静脉窦内血流声的屏蔽作用减弱,使血流声经薄弱处传入中耳。

②静脉窦血管壁形态的改变(乙状窦憩室、横窦、乙状窦管腔狭窄),造成血流形成涡流、湍流,提高了血液流动对管壁的冲击力,进而增加血管的波动幅度。

 

来源:《搏动性耳鸣的影像学表现》

声明: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