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磁共振检查成像技术规范(四) MRA
3. 颈部CEMRA
(1)检查前准备同头颅CEMRA。
(2)检查目的
判断主动脉弓上头颈部动脉及其分支的情况。
(3)扫描参数及技术要点
①推荐测试扫描∶由于临床上个体之间的循环时间差异大(8~28s),推荐测量每例患者对比剂从肘静脉至颈动脉的循环时间,以确保血管成像能够采集成功。测试扫描同时可检查注射套管是否通畅以及静脉管壁是否损伤,可以避免在后续推注中对比剂大量外渗至软组织。也可采用自动触发或透视触发捕捉颈动脉内对比剂的峰值时间,可简化扫描流程,但这种方法易产生环状伪影。因此,推荐先测试、后造影的流程。
②3D MRA采集时间的选择∶对比剂从颈动脉循环至颈静脉的时间窗是4~8s,为了避免静脉影重叠,获得最佳的动脉血管成像效果,需使K空间中心部分在此时间窗内进行采集,因此,所选3D扫描序列的采集时间小于18 s为宜(K空间时间段为9~12 s),为保证高矩阵(512)及高分辨率,可采用并行采集技术缩短扫描时间。在颈血管CEMRA检查中,也可以采用高分辨率扫描,高分辨率图像可以更好地评估血管狭窄的程度并且更好显示头颈部细小血管分支,但扫描时间长,可达2min以上。
③对比剂用法∶颈动脉3D CEMRA对比剂总量25~30ml,流率2.5~3.0 ml/s。
④扫描要点∶扫描范围下缘应包括主动脉弓,上缘包括Willis环,采用头颈联合线圈,加颈部脊柱线圈,冠状面采集。呼吸伪影对主动脉弓上分支起始部的显示有一定影响,但屏气扫描也会产生增强前后的采集误差,原则上采用非屏气扫描,如怀疑伪影导致动脉假性狭窄或显示不良,可择日再行屏气检查。
(4)图像后处理
提供扫描范围全视野、主动脉弓上、左右颈总动脉分叉、颅内前循环、Willis环、椎基底动脉的血管全景、部分剪辑、局部放大的三维重建图像(推荐VR和/或MIP图像),以显示颈部和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状况,以及一、二级侧支代偿情况;对病变血管局部放大显示;对动脉狭窄处进行狭窄程度测量并标注;同时要重视观察原始数据,有助于判断责任血管病变。
来源:《脑卒中磁共振检查成像技术规范》课程。
声明: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文章来源: 脑卒中磁共振检查成像技术规范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