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于桥小脑角区囊性灶的感染

  囊性灶: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肠源性囊肿等,CT呈不同程度低密度,MRI信号与囊内脂肪、蛋白含量有关,增强囊壁强化。

  合并感染:囊壁增厚,强化明显;CT囊内密度增高或可见实性结节,增强结节明显强化;MRI结节呈长T1长T2信号。

  颅神经感染

  感染源:分枝杆菌、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CT:往往无阳性表现

  MRI:薄层高分辨患侧颅神经增粗,增强中度/明显强化

  需与颅神经肉芽肿性病变、脱髓鞘性病变、免疫性多神经炎、肿瘤等鉴别

  血管炎

  病因:继发于颅内感染、肿瘤、药物过量、放疗、系统性疾病(SLE、干燥综合征等)

  前循环易受累,桥小脑角池区小血管炎发病率较低

  CT平扫:阴性/血管支配区梗死、水肿、出血灶;增强梗死区内局灶性明显强化;CTA弥漫性/多发节段性血管狭窄、串珠样改变,动脉瘤形成;CTV偶见静脉窦血栓形成

  MRI:血管支配区梗死、水肿、出血灶,部分病例可仅表现为灌注异常;DWI部分病灶弥散受限;MRS显示局部脑组织NAA降低、Cho/Cr与Glu增高;

  MR高分辨延迟增强扫描(注药后60~90分钟待血管内对比剂廓清时扫描,序列为3D梯度回波,层厚选择2~3mm,以便行血管长轴、短轴方位上的图像重组。)可显示脑动脉管壁增厚及明显强化;MRA表现同CTA

 

来源:《桥小脑角区感染性疾病影像学诊断》课程。

声明: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